AICoin动态

资本市场丨交易所扩容 数据好转或将抬升A股估值

帮助中心 2025-07-21 17:48

  

资本市场丨交易所扩容 数据好转或将抬升A股估值

  上半年国民经济数据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轨迹,而资本市场的表现成为宏观经济韧性的生动注脚。随着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分工格局日趋清晰,A股总市值已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上证指数站上3500点,一系列积极信号既印证了宏观经济回稳对市场的支撑,也彰显了结构性机会中科技成长、新质生产力等主线的强劲动能。下半年,在新兴科技的景气延续与政策红利的持续传导中,市场能否乘势而上,既考验着对基本面的把握,更寄托着对高质量发展的期许。本期报道聚焦上半年资本市场“成绩单”,解码其与宏观经济的共振逻辑,并展望下半年的机遇与挑战。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国民经济数据,国民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在2025年上半年也交出“答卷”,显示整体市值扩大至新的水平。

  截至2025年6月末,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5420家,总市值达到100.02万亿元。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人士表示,在宏观经济运行持续回稳的基础上,上半年资本市场呈现结构性活跃的特征。金融数据好转将会进一步增加居民对资本市场盈利的信心,从而提升居民的风险偏好,抬升A股的估值。

  中国银河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杨超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2025年上半年,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整体延续扩容态势与活跃交易格局,显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在制度优化和投资者结构改善下的内生韧性与发展动能。

  从沪市来看,截至6月30日,上市公司数量较2024年底净增10家,市场整体市值扩大至新的水平,较年初增长24286.48亿元。在活跃度方面,沪市板块累计成交金额达到638008.24亿元,同比上升43.72%,显示出大型蓝筹与央企改革主线持续吸引资金配置,交易结构更趋稳健。

  深市表现更为亮眼,尤其是在创业板和主板错位发展的推动下。上半年新增上市企业21家,总市值增加20533.81亿元,反映出科技成长与新质生产力主线的估值修复趋势。同期,深市成交金额累计达到955335.5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0.82%,显示中小盘活跃度显著回升,投资热情增强。

  北交所延续高速发展态势,是三大交易所中上市扩容和成交活跃度提升最为显著者。上半年新增上市企业19家,总市值增长5394.59亿元,累计成交金额达到37289.0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33.91%。这不仅体现出“专精特新”企业的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也反映出政策鼓励与制度供给在北交所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方面的成效初显。

  “三大交易所的多元结构日趋清晰,沪市稳定托底、深市活跃成长、北交所高增速扩容的分工格局逐步形成。叠加市场机制优化与投资者结构多元化,2025年上半年中国资本市场在结构性演化中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与活力。”杨超说。

  国元证券首席投资顾问杨为敩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截至2025年6月末,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5420家,较2024年末增加37家;总市值达到100.02万亿元,较2024年末上升6.5%。今年上半年,沪深北三大交易所相比去年同期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但相比“9.24新政”以来热度持续有所降低,细分来看,北交所表现相对较好,北交所上半年成交额约3.47万亿元。受到AI算力、人形机器人科技成长与高股息红利的双头影响,沪深市场的小盘成长表现优异,集中度也在提高,A股500强市值进一步增加,目前占比大概在68%。

  “2025年上半年,在宏观经济运行持续回稳的基础上,资本市场的整体表现呈现结构性活跃特征,其背后的经济驱动因素主要体现在工业提质扩能、内需温和修复、政策有力托底与新兴产业投资意愿回升等多个维度。”杨超表示。

  从宏观基本面看,杨超分析,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二季度环比增长1.1%,为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增长底盘。其中,工业生产维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速分别达到10.2%和9.5%,显著快于整体工业。这一结构性扩张直接带动了电力设备、机械设备、电子与计算机等板块活跃度显著提升。电子和计算机行业上半年成交额分别高达2060.25亿元和1562.40亿元,合计占A股总成交额的近24%,成为市场资金最集中的核心赛道。

  上半年消费市场整体温和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但结构上呈现明显分化。杨超说,家电、通讯、办公用品等升级类商品在政策支持下增长迅速,反映出消费结构向中高端与智能化方向演进,“这种趋势带动了以消费电子、智能硬件、传媒与零售为代表的相关板块估值重估,资金呈现从传统大消费向智能消费切换的特征。”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剔除房地产后增长6.6%,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普遍超过20%。“这表明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正成为中长期资本重点布局方向,支撑北交所及A股中小创企业的估值中枢持续上移。”杨超说,截至6月底,北交所整体市盈率(TTM)高达75.89倍,远高于A股整体的19.86倍,反映出资金对创新型企业未来成长性的高度认同。

  “宏观环境对市场估值体系形成了系统性影响。”杨超认为,从年初至6月底,A股整体市盈率由17.73倍回升至19.86倍,市净率从1.51倍上升至1.62倍,体现出投资者对基本面稳定性和盈利修复预期的定价抬升。

  杨为敩表示,自年初以来,经济数据一直表现得不错。在财政政策靠前发力的背景下,基建投资撑起整个宏观基本盘,制造业投资稳中向好,消费更是在政策刺激下激发出5月单月亮眼的表现,最终上半年GDP增速达到5.3%,重新回归到潜在增速之上。经济基本面的向好最直接的影响是会抬高居民对企业未来发展和稳定个人收入的预期;间接而言,在经济与信贷的相互影响下,金融数据好转将会进一步增加居民对资本市场盈利的信心,从而提升居民的风险偏好,抬升A股的估值。

  但杨为敩提醒,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设备以旧换新带动的制造业投资,是我国经济数据里异军突起的“顶梁柱”,如今这一部分是在慢慢回归原位的过程,下半年需要一个新的“顶梁柱”顶上这个位置。

  整体而言,杨超表示,资本市场上半年的表现是对宏观经济“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前瞻性反馈。结构性增长、科技制造强势、消费智能化和政策对中小企业的系统性呵护,共同形成了估值抬升与资金回流的合力,也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正进入由宏观基本面驱动、估值结构再平衡的新阶段。

上一篇:CEO账户被盗事件频发买币软件XBIT独创链上安全矩

下一篇:伦敦证交所考虑推出24小时交易!纳斯达克2026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