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Coin动态

黃金交易稅收新規三問

帮助中心 2025-11-05 02:19

  

黃金交易稅收新規三問

  近日,財政部和稅務總局聯合發佈關於黃金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相關規則自2025年11月1日起實施,執行至2027年12月31日。新規聚焦交易所場內交易增值稅免征優惠與實物交割管理,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新規首次劃清了“投資性黃金”和“非投資性黃金”邊界。星展銀行高級投資策略師鄧志堅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規著力打擊場外非法交易、部分投機行為及短期套利行為,讓更多黃金交易資金進入正規渠道,提升貴金屬市場的規範化管理。

  一是明確界定了交易所與非交易所渠道的稅收優惠差異。會員單位或客戶通過上金所、上期所交易標準黃金,賣出方銷售時免征增值稅。而納稅人不通過交易所銷售標準黃金,應按照現行規定繳納增值稅。據了解,目前黃金銷售增值稅稅率為13%。

  浙商證券宏觀聯席首席分析師廖博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交易所的黃金交易一直有稅收優惠,而非交易所渠道,如銀行櫃檯、金店等銷售的黃金,通常須繳納增值稅。新規鼓勵投資者到上金所、上期所進行場內交易。這相當於強化了交易所渠道黃金交易的稅收優勢。

  二是實物出庫與否為稅收“分水嶺”。未發生實物交割出庫的,交易所全額免征增值稅;發生實物出庫交割的,則按用途屬性適用不同政策。

  五礦期貨研究中心貴金屬研究員鐘俊軒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解釋稱,未出庫部分指的是只在上金所或上期所內部結算、不提貨的黃金,免收增值稅,延續了對交易所場內交易的稅收優惠,即黃金ETF、期貨黃金、銀行紙黃金等不受影響。

  三是區分用途屬性,對“投資性黃金”與“非投資性黃金”實行差異化稅收。會員單位購入標準黃金用於投資性用途的,交易所實行增值稅即徵即退,同時免征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並按實際成交價格向買入方開具增值稅專用。會員單位購入用於非投資性用途的標準黃金,交易所免征增值稅,並按照實際成交價格向買入方開具普通。買入方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以普通上註明的金額和6%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

  公告也對“投資性黃金”與“非投資性黃金”作了明確定義。其所稱投資性用途,包括直接銷售,以及加工生産含金量99.5%及以上的金條、金塊、金錠、金片或者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發行的法定金質貨幣。非投資性用途,是指投資性用途以外的情形。

  廖博表示,按照標準黃金的投資性用途和非投資性用途,分別適用增值稅即徵即退和免征增值稅。此舉區分了黃金的金融與商品屬性,以規範黃金場內交易的稅收優惠。

  四是劃定合規紅線。會員單位購入標準黃金並申請實物交割出庫的,應如實申報用途。出庫後實際用途發生改變的,須在6個月內提出申請且僅允許一次;超過6個月的,交易所不得為其重新開具。對未按規定申報、利用黃金稅收政策騙取出口退稅、虛開增值稅專用等違法行為,將暫停其稅收優惠資格。

  分析人士認為,新規不僅是鼓勵場內交易和規範交易,更是給黃金市場立了更細的規矩,堵上套利漏洞。

  “新規著力提升貴金屬市場的規範化管理,鼓勵業內人士、黃金機構、珠寶業及散戶在合規渠道交易。”鄧志堅表示,新政打擊場外非法交易、部分投機行為及短期套利行為,讓更多黃金交易資金進入正規渠道。

  而,正是實現這一閉環管理的重要抓手——新規通過規定類型,從源頭上為黃金的“投資”與“消費”屬性貼上了不可混淆的標簽。

  公告明確,買入方會員單位將標準黃金直接銷售或者加工成投資性用途黃金産品(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發行的法定金質貨幣除外)並銷售的,應按照現行規定繳納增值稅,並向購買方開具普通,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

  天津一家工貿公司的投資經理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此前一些企業在交易所買免稅黃金,加工成金條再賣,還能開增值稅專用,等於“進貨免稅,賣貨還能讓下游抵稅”,現在新規就堵住了這個漏洞。

  在非投資性場景下,公告規定,買入方會員單位將標準黃金加工成非投資性用途黃金産品並銷售的,按照現行規定繳納增值稅,可以向購買方開具增值稅專用。

  “要是為了做珠寶首飾、導電線路,可以為購買方開增值稅專用,按6%抵稅,但得證明用途,不能亂開。”深圳水貝市場商戶阿娟(化名)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説。

  粵開證券研報稱,金飾售價本就包含13%的增值稅和5%的消費稅,新規未新增或提高相關稅種,意味著消費者購買金飾的稅負成本沒有變化。

  但從間接影響來看,對珠寶品牌、金店來説,新規推高了其原料採購成本。據鐘俊軒測算,首飾商實際稅負增加大約6%。黃金首飾生産成本增加,或會間接影響首飾零售價。

  而投資者想要投資金條,新規之下影響可能更大。粵開證券認為,投資者購買金條時須繳稅,但賣出時下游只能開普通無法抵稅,成本驟增。

  東吳證券商社行業首席分析師吳勁草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規主要針對黃金實物投資,引導黃金投資更多通過黃金ETF或期貨。“新政對不規範的金飾商家影響較大,對於大品牌而言,市佔率預計還會出現提升。短期內,價格上漲可能抑制了消費者對金飾的需求,但中期來看,對行業的洗牌將有利於知名珠寶首飾品牌。”吳勁草説。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站註明“來源:中國網財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號

  關於我們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外宣服務與廣告服務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舉報流程

上一篇:2025年值得信赖的加密货币交易所排名:顶级5大平

下一篇:陈志案的“子弹”还要再飞一会儿

猜你喜欢